崇德精护、厚朴笃行

  • 学院首页
  •   >   通知公告
  •   >   正文
  • 学院首页

    【清廉教育】清风 | 千古万古摇清风

    发布日期:2023-08-23    

    古蜀道上的翠云廊,是一个传奇。这是一条由数万株古柏形成的绿色长廊,以剑阁县普安镇为中心,东南到阆中,西南接梓潼,北至昭化,规模庞大,气势如虹。上万棵古柏虽历经风雨沧桑,但仍如巨龙一样盘卧在剑门山脉的山峦沟壑间。

    古道和古柏,相伴相随;自然与人文,相映成辉。置身其中,难免让人好奇:这些古柏究竟是何人所植?据考证,当年秦始皇修筑通往全国的驿道时,下令在道路两旁栽种柏树;明正德年间,剑州州官在交接工作时,古道沿途树木棵数是交接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官民相禁剪伐”禁令、“交树交印”制度到代代种、人人护的淳朴民风,成就了翠云廊叹为观止的景观,也是中华民族天人合一自然观的真实写照。

    对植树重要性的认识,对爱树、护树采取种种有效的举措,古来有之。早在舜禹时代,就有了“虞官”,也就是最早的“林业部长”。据《史记》记载,舜任命的第一任“林业部长”叫伯益。西周时期,国家专门设立“山虞”“林衡”来管理山林,规定孟春之月、季夏之月“禁止伐木”,明确“不种者,无椁”(即不种树的人,死后不给棺材)。春秋时期,管仲提出“民之能树艺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的植树奖励办法。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前人种下的许多古树,至今仍枝繁叶茂,福佑今人。朱熹手植的古樟树,树龄已800多年:清末名将左宗棠收复新疆途中,令军队沿途遍植柳树,人称“左公柳”。福建省仙游县书峰乡有个百松村,村西南有一条蜿蜒曲折长达4公里的古驿道,两侧夹峙着400多棵古松。夏天行走在此,得余荫而暑消,享清风而气爽。人们世世代代怀念在此地倡导栽种行道树的宋朝著名宰相蔡襄,至今当地还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夹道松,夹道松,问谁栽之,我蔡公;行人六月不知暑,千古万古摇清风。”

    今天,当我们驻足在枝繁叶茂的古树之下,顿感凉风习习,神清气爽;当我们行走在绿荫如盖的古道上,顿觉思接千载、思绪万千,不觉生发出对绿色的畅想——绿色是生机,抬眼望去,绿荫如黛,生机无限,趣意无穷;绿色是幸福,“能够躲进静谧的激情深处的人确实是幸福的”;绿色有价值,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是最普惠的“公共产品”;绿色是文化,大自然素来是高雅精神、健康志趣的源头活水。

    今天,当我们享受绿水青山、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的新时代“幸福标配”时,须臾不能忘记那些为后人播撒绿荫的先祖;不能忘记兰考的“焦桐”、东山的“防护林”、大亮山的“绿色银行”;更不能忘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千古万古摇清风。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不断朝着“美丽中国”的目标勇毅前行,植绿护绿,久久为功,就一定能让清风永驻、美景长留。(向贤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威斯尼斯人60555护理学院E_Mail:gyhulxy@glmc.edu.cn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