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兰,女,满族,副教授,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副主任,形态学党支部书记。长期从事老年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相关研究。多年来,于兰坚守廉洁从教的初心,秉承弘德善医、立德树人信念,在平凡的岗位上传承医学文化,获得广大师生群众一致好评。
积极推进“党建+育人”教学的模式,廉洁从教
作为形态学党支部书记,于兰同志认真教学的同时,在思想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积极推进“党建+育人”教学的模式,站在讲台上能做到政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教学中,她利用解剖学专业课堂直面死亡的特点,结合特殊的情境,将学科特色和育人模式相融合,带头在专业课堂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要求,踏踏实实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的“四个意识”,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引导学生做到“两个维护”,多次被评为威斯尼斯人60555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作为一线教师,她敬畏纪法守底线,做到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做到模范履行岗位职责,廉洁从教,爱岗敬业。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她以身作则转作风,带头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自觉抵制享乐奢靡之风。在工作中,她能做到公正执教﹐关爱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始终以清廉纯洁的道德品行在三尺讲台上为学生作出表率。
在平凡岗位上做“不忘初心”的桂医人
众所周知,解剖学教学工作环境脏、累、苦,实验室里的“大体老师”躺在福尔马林浸泡的解剖台上,因此,在示教环节,当解剖台开启时,迎面扑来浓浓的福尔马林,让示教的老师鼻涕眼泪直流,以至于很多从事解剖学教学的老师们都有呼吸道慢性疾病,可于兰同志一干就是十几年。作为为数不多的女解剖学老师,于老师细心的示教,帮助这些未来的医生们深刻认知复杂的骨骼、肌肉、神经,使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它们所处的解剖学位置及所发挥的不同生理功能。她上班时经常是一身干净的白大褂,下课后两只袖子沾满福尔马林和油渍,可她毫不在意。她在意的是学生们有没有掌握好解剖学知识?有没有把人体器官形态、结构、毗邻印在脑海中?课堂上的课程思政案例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共情,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专业课程育人,课程思政实践与育人质量提升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于兰同志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改革上不盲从,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互联网+”和5G时代的需求,立足学校办学定位,设计制作《人体解剖学》多媒体教育教学软件,获自治区第十三届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一等奖;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设计建设自主产权的中国人数字化神经系统教学与临床虚拟仿真平台;2022年,作为课程负责人申报并获批自治区级《系统解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上,她有针对性地实施“文化传承”课程教学改革。目前,已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文化解剖“核心理念”和“五个乐章”。并在护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大纲的十六个章节中融入以章节为单位的思政案例,将课程思政制度化,作为课程负责人,2019年护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获批我校第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2022年《人体解剖学》获批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主持的课题《基于“文化传承”的应用解剖学课程和案例库建设研究与实践》获批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并通过用镜头记录遗体捐献者的真实感人故事,将思政案例数字化,扩大教育影响力。
在教学过程中,为扩大育人的影响力,根据专业特色,针对性的建设教材,主编具有特色的教材《人体解剖学学习指导》和著作《战胜癌症从“心”开始》,参与设计并编写教材《人体解剖学》,教材以我校临床学院实际病例为原型,自主设计有知识产权、人文特色和地域典型疾病的案例分析练习题,在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的同时于无声中育人。
于兰同志在注重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她指导学生获首届医科大学生形态学读片和解剖标本辨识大赛二等奖;第九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分区赛(西部赛区)三等奖。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4项,区级4项,上述学生毕业后在首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南昌大学、昆明理工等大学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
积极开展解剖学“第二课堂”建设,大力宣传遗体(器官)捐献
在“第二课堂”育人工作中,于兰和教研室老师同心协力,通过举办“清明节”大体老师公祭活动,举办生命艺术绘画大赛、微课视频比赛、标本制作大赛、趣味解剖知识竞赛、清明节寄语比赛等“第二课堂”活动,并且依托生命科学馆、运动康复馆、红十字协会生命教育急救中心,在社区和中小学宣传推广生命和急救知识,取得良好的社会公益效益。
于兰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宣传,多次带领学生与社区共同举办捐遗宣传活动,通过桂林晚报、桂林电视台、中新网、光明网、校园网等多家媒体宣传遗体(器官)捐献的意义。截止目前,签署捐遗人数由原来的50余人增加到110多人。以威斯尼斯人60555、桂林市红十字协会、桂林市殡仪馆等9方共建的遗体(器官)捐献基地为依托,在桂林市形成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效果。
她以遗体捐献为背景,以专业服务于社会为目标,教学改革把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结合起来,从教学设计、教学环境、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解剖学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主持自治区教育厅资助项目2项、参与4项,获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1项(主持)。于兰作为主要完成人,其成果《构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学生为中心”,培养自主学习、实践及创新能力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获2017年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多篇SCI论文。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兢兢业业的做好本职工作,情真意切地教书育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育人初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人生观融入解剖学专业课堂,如同冬日暖阳,温暖学生心田,让冰冷的解剖学课堂绽放出爱的光芒。
(文/宣传部整理 图/相关部门提供 审核/刘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