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可以看做是为人体提供泵血功能的发动机,左右心室共同工作,保证泵血功能的正常。
但是,如果两个心室不能协调工作,就会导致心衰。在过去,治疗这样的疾病不仅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而且治疗费用也不低。
就在2月24日,威斯尼斯人60555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夏中华带领的心血管内科团队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成功为一名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实施广西首例左束支起搏的AdaptivCRT(左室自适应调整技术)手术,标志着我院起搏电生理进入广西前列。患者是一名66岁的老年男性,患扩张型心肌病10余年,因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导致左右心室不能同步射血,进而引起心力衰竭反复发作而住院。在最近半年时间里,患者心脏射血分数大大降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可以把心脏看做一个具有泵血功能的器官,把左右心室收缩射血的功能比作用左右手同时推门,双手共同用力的时候,力气肯定会比较大。但患者的左右心室不能同步收缩,‘两手’就只能一前一后分别使劲了,这样射血的力量就会减弱很多,进而导致心衰。”医院副院长夏中华解释。
为了让患者“可以两只手一起用劲”,夏中华带领心血管内科的专家们开展了多次讨论,认为传统起搏器安装难度大、风险高,左束支区域起搏的三腔起搏器(CRT-D)更适合患者。
“这将是广西首例将左室自适应调整技术(AdaptivCRT)和左束支起搏(LBBP)结合运用的手术。”夏中华解释道,“利用左束支起搏技术,可以更安全、容易地安装起搏器,让患者的‘双手’可以同步使劲;而左室自适应调整技术则能够帮助患者心脏根据身体需要,自动调节心跳节奏。手术完成后,患者多年的‘心病’将迎刃而解。”
为保证手术成功,心内科还特别邀请了武汉亚洲心血管病医院高级病区主任韩宏伟教授前来指导手术,本市多名三甲医院的心内科同行也前来参观手术。
每一次技术的进步均来于勇于探索和创新,绵绵的南方细雨在2月24日这天露出了久违的阳光。夏中华带领心血管内科的医护人员披上铅衣、全副武装,在介入室内为患者开展手术,2个小时后,左束支起搏的永久起搏器植入术顺利完成!
术后监测各项指标良好,起搏器工作正常,患者心衰症状明显改善,手术十分成功,将于近期出院。
夏中华介绍说,左束支区域起搏术不仅效果好、损伤小,而且在不增加费用的基础上,精准实现了左束支区域起搏这一最接近人体正常的起搏模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广西此类型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高水平医疗服务先例。
(文/陈国津 周国良 图/周国良 审核/陈国津)